嚎啕大哭才像思想解放
作者:黎明
两会期间,《南方日报》在头版发了一张前高法院长肖扬“仰天长笑”的照片,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生说:“这次两会我印象最深刻的报道,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广东团里留下的照片,那种‘仰天长笑’的味道,非常人性化地展示了共和国首席大法官的喜怒哀乐。”汪洋指出,“我们的报纸敢发这样的照片,就是思想解放的表现”。对此评价,广东相关媒体负责人高兴地表示:“书记刚才一番话,对我们鼓舞很大。我们敢于打破常规,在一版突出处理肖扬同志的照片,正是响应省委的号召,解放思想,大胆创新的结果。”
看过那张照片,准确地说应该是“展现了大法官一时的喜乐”,和怒与哀情绪无关。这张特写意在突出人物地位和情绪,其视觉效果相当好,的确能给人留下较深印象。汪洋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,看来平时他对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惯常技术手法都比较在意,也有所研究。
然而对此说这就是“思想解放”和“大胆创新”的表现,许多读者还是感到突兀。认为这些读者缺乏政治敏感有武断之嫌,他们的突兀之感其实可以理解。
一家大报发了一张高级别干部表情自然的照片,就被认为是“大胆”,这样的媒体,以往的平时的胆量可见有多么小了。须知,这种处理是“美化”干部的一种方式,“大胆”和“胆小”的区别,仅仅在于“常规美化”还是“破格美化”。不管怎么说,表达赞美之情和倾慕之心的主题是固定不移的,论其照片的“深远意义”,无论是仰天长笑和微笑、不笑、严肃、深沉等各种表情,都没有什么内容上的区别,主人公无论什么表情、姿态都会得到美满的解释和无保留的赞赏。
高官大笑的照片少见,而媒体的某种意图和主题司空见惯。突出和赞美公仆与“思想解放”连到一起,无怪乎人们看不出新意何在。
“创新”了,很遗憾,这是真的,的确是创新。这种“创新”应该让相关人士感到难堪。仰天大笑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不在特定重大话题和特殊背景中的笑照,本来就没有什么新闻价值。大法官或者其他官员如果不会大笑,或者有法令禁止他们那样笑,若此被记者拍到大笑的照片,那绝对是好新闻、好图片。可是,官员大笑并不比其他人少见,我们的媒体却一直以为发高官大笑的照片是不正常、不安全的,这才使得官员大笑之照有了“创新”性质---这难道还不说明媒体僵化到了什么程度吗?
“掉个树叶都怕砸破头”,换一种美化公仆的手法都需要壮了胆子提了精神来“奋力一搏”。如此“思想解放”的表现,揭示了媒体和传媒人的政治生态何等严峻,精神面貌是何等猥琐。设想一下,如果将这种“大胆创新”的作品提交到国际新闻业圈子内评奖,他们的国际同行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和眼光来审视这样的“中国式力作”呢?
一些外国媒体拿“丑化”本国官员当家常便饭,漫画和“官员丑照”随时可见。记者总盼着抓拍下一个总统嚎啕大哭或大惊失色的照片,倒是他们的职业心理和专业态度。就这,他们并不以为自己是“解放思想”和“大胆创新”。他国的“公仆”对“不美化公仆现象”也习以为常,并认为这样才是社会和媒体的正常状态。看来,“思想解放”和“解放的自认”并无关系。思想解放其实很容易,只要现实中解除各种思想和言说的禁忌就可以了。禁忌不解除,怎么喊解放思想都没用;禁忌一解除,本来隐藏的思想就飞扬并扬弃、升华。表现于文化作品和生产力,那就是社会大进步和国民精神空前舒畅,芸芸众生皆能释愁开怀而“仰天长笑”。
北京通州区开两会时,通州区委机关报《通州时讯》摄影记者王力利给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区长邓乃平拍了张图片,照片里的区长“低着头,闭着眼,形象不佳”。这个图片新闻更被定性为“一起政治事故”,拍照的记者在三天之内丢了饭碗。这里提到此事,和“大法官大笑照”有点可比性。都是因为官员人物照,也都和政治和 “官威”挂了钩,似乎也都和思想解放或思想禁锢有关。《南方都市报》关注了这件事和这张照片,平心而论,该媒体才真是响应了“解放思想的号召”。汪洋先生如果注意到此思想解放的表现并嘉奖之,为解放思想活动的助力效果当会更好。
1 条评论:
er...说实话我是被你的头像吸引过来的,不过你写的东西真对我的胃口。可以多交流
发表评论